Skip to main content

策略

David LiuAbout 6 min

策略

选校策略(方法论)

https://www.1point3acres.com/bbs/thread-883934-1-1.htmlopen in new window

Motivation

每年选校一般最终会出现几种不满意的情况

    1. 想去的彩票冲刺一所没中,中的一堆主申保底都不想去
  1. 全聚德
  2. 选校时盲目申请,最后择校发现拒的项目完全送钱,录的项目不适合自己

倒三角选校

为了避免以上这些情况,倒三角选校法是非常好用的应对办法。

TLDR:选校数量彩票>冲刺>保底>=主申,保底留足,彩票多抽,去掉不适合自己的和明显送钱的

倒三角选校能够成立的意义是因为难度是波函数,这里借用一下量子力学的概念

每个项目的申请难度就像电子云一样(不过会更高维),我们无法观测到固定的难度,只能观测到一个个的dp。作为一个申请者你的所有申请feature,包括申请年份,软硬背景,文书这些因素联合在一起,能够确定你在空间中的位置(每个feature都是一个维度)。图中各个点就像往年录取的不同的申请人一样,有的部分稠密,可能是这部分申请人的GPA 90+,有的部分稀疏,可能是因为这部分申请人的TOEFL没过百。而径向分布曲线也是这样,单看某一个维度如GPA,录取结果经常是长尾的,录取的大部分人都是中高GPA,尾巴上低GPA也会有少量录取,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其他背景足够精彩。而且不同项目的申请难度电子云的分布都不同,因为会有不同的申请者和不同的录取偏好。

而我们一般判断自己能不能录取一个项目是根据自己位置来进行的,比如根据dp在各个维度上取一定置信度的bar,然后这些维度的bar可以围成一个bounding box,自己的位置在这个bounding box内,几乎是非常稳的;离这个bounding box偏移不远,录取的概率就不小(因为各个维度的加权方式是不可知的)。

我相信这个模型是选校录取dp非常好的可视化。引入这个模型是为了说明

  1. 申请结果的决定因素是多元的
  2. 申请的难度无法用公式确定,我们对申请难度的判断是从dp而来的.
  3. 不同项目的申请结果分布是独立的

这使得我们申请时可以通过多申请彩票和冲刺来提高中奖概率,最简单来说申请年份这一维度就和选校时的dp不同,例如22fall的UIUC MCS比往年扩招不少,身边有很多人后悔没有申请。但这并不是鼓励大家无脑去海投,因为很多学校自己的位置离bounding box太远,甚至每一个维度都弱于录取的bar,完全没有理由被录取,海投会浪费宝贵的精力、推荐信和钱。

落地到自己选校的时候,针对几种不满意的情况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

  1. 想去的彩票冲刺一所没中,中的一堆主申保底都不想去

    倒三角选校,彩票冲刺多于主申保底。每个项目选择之前都要问问自己到底想不想去,做到可以说出自己去的理由。不想去宁愿不申,实际上保底不必是学校,有时候如果保底校都不想去,可以选择gap保底或者工作保底。

  2. 全聚德

    保底校一定要留足数量,并且确定足够保底。

  3. 选校时盲目申请,最后择校发现拒的项目完全送钱,录的项目不适合自己

    根据自己的规划去选校,选校之前就要对项目的录取和特点有初步了解。比如GRE不到328去申yale,零实习去申一年项目,找工向去申research master. Waral dи,

我的选校

结合我的背景和个人规划,我的选校follow了倒三角选校法,最后的结果是主申保底4中4,幸运地中了几个彩票。感觉上是一些top项目反而会关注软背景,一些top大众情人项目申请人太多非常看GPA可能我就无了。

体感大多数无target school的MS申请还是GPA绝对值>本科学校≈软背景,当然不同项目考虑不同,需要多多了解录取偏好。

选校+Results

彩票:Waterloo CS PhD(offer); Austin ECE-SES(ad); UIUC MCS(ad); UToronto MScAc(ad); Berkeley EECS Meng; CMU MIIS(rej)/MSAII(rej); GaTech MSCS(rej); UPenn CIS(rej); Yale MSCS(rej)
冲刺:Brown MSCS(ad); GaTech CSE(CoC); CMU ECE/SESV; CMU MSIN(rej); UMich CSE(rej); UCSD CS75(rej); McGill MSc(rej)
主申:UCLA Meng(ad); UCSD EC79(ad) ..
保底:NEU Seattle MSCS(ad); Tandon MSCS(ad)

找工向 SoP

SOP部分,我觉得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并且明确自己的目标。我的sop就明确说我打算去industry并突出了我的developer经历,然后果然偏research的项目统统据了而professional的除了UCB都录取了。。所以项目的match很关键,而match主要在于你的经历和sop对自己背景和未来目标的塑造。如果你research和工作都有的话可以针对不同的项目有的放矢,像我这样下决心工作的人就只能focus在industry的方面了。

DIY vs 中介,我本课转学美国是找了中介,而研究生是DIY的。这个不是绝对的DIY就一定好,但是对于美本的学生我觉得DIY的能力完全应该是有的。而国内的话我当时学业很重,情绪也不是很好,找中介也确实缓解了我很多压力,所以这个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考虑。中介的话一定要自己掌控账号密码然后自己反复确认,不要依赖中介。

申请方向的话,我对ML AI几乎没有兴趣,但我做了两年多Web Dev,Full Stack,也许可能是我方向上的diversity给了招生官好的印象。所以不一定非要往人们的方向去挤,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展现出成果更能吸引学校。

申请结果:

AD:Stanford MSCS,Gatech MSCS, CMU-SV SE,UIUC MCS
REJ:UCSD UCLA
Pending:USC,Berkeley

分档

Tier1以上的项目都是彩票,中了开心,没中很正常。

但是彩票该摸的时候还是要摸,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

TIER1和TIER2的在找工方面的区别是:

TIER1进FAANG以及Hot Start-up(Pinterest、Lyft、Uber、Airbnb等独角兽)的比例更大。

其实大家不要认为FAANG就是最好的公司,我认识的好几个非常厉害的莴苣都去独角兽了,反而不去成熟大公司,这种独角兽机会更多,而且可能会爆出天价包裹之类的(像Two Sigma、Jane Street、Citadel等券商金融行业给应届生sde开20w的无敌package,秒杀前面的公司)

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,TIER1和TIER2虽然门槛差距还是有,但是找工也没太大差距,平均工资相差几千刀的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