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AT
BEAT
核心语料准备20套左右即可覆盖95%,30套->27分
时间表
日程 | 任务 | 内容 |
---|---|---|
周一 | 每周高频真题 | 高频自测考题解析 |
周二五 | 独立口语 | 核心语料演练示范 |
周六 | 综合口语 | 笔记总结演练示范 |
周日 | 本周复习 | 考题归纳语料巩固 |
练习步骤
独立口语
一、今日任务
- 首先,完成自测
打开 Part 2,完成“高频自测”;每周一自测,检验自己的现场输出:不看参考,直接回答,严格按照 15 秒准备,45 秒答题;第一遍答题要录音,用于下周自测对比。
- 然后,参考解析
接着 Part 2,参考“应试解析”;先理解原则:答题时间有限,应试拿分第一;再参考解析:掌握答题和时间平衡的技巧;最后写逐字稿:纠正语法,并从语料中精选出关键词。
- 接着,跟读纠音
打开 Part 3,完成“发音雕刻”;大部分考生低分是因为:发音不清,机评人工都听不懂;先发音清晰,再提高语速。
- 最后,新题强化
打开 Part 4,套用语料回答新题,强化考场输出能力。
真题
- 首先,完成自测
打开Part 2,完成“高频自测”;每周一自测,检验自己的现场输出:不看参考,直接回答,严格按照15秒准备,45秒答题;第一遍答题要录音,用于下周自测对比。
- 然后,参考解析
接着Part 2,参考“应试解析”;先理解原则:答题时间有限,应试拿分第一;再参考解析:掌握答题和时间平衡的技巧;最后写逐字稿:纠正语法,并从语料中精选出关键词。
- 接着,跟读纠音
打开Part 3,完成“发音雕刻”;大部分考生低分是因为:发音不清,机评人工都听不懂;先发音清晰,再提高语速。
- 最后,新题强化
打开Part 4,套用语料回答新题,强化考场输出能力
综合口语
托福口语 Task 2,3,4 题属于综合任务;除了考口语,更考听力笔记复述。
Task 2
打开Part 2,完成 Task 2 答题。先读一篇校园短文,主题涉及:校园服务、课程安排、课外活动等(约45秒内读完);再听一段对话:两位同学就短文展开讨论。对话结束,题目要求概述对话的观点。
打开Part 3,跟着解析再练10-15遍,重点关注3方面:
(1)短文:抓核心观点。短文只是背景,不用什么都记,优先抓“对比因果”。
(2)听力:练听力笔记。先记对话主角的立场:支持或反对短文;再全力记录主角的论证细节,优先抓“对比因果”。
(3)回答:先用15-20秒:概括短文主题;再用3-5秒:阐明对话主角对短文支持或反对;最后不少于30秒:复述对话主角的论证细节,尽快进入细节。
再完整答一遍,并总结3个反面:
(1)笔记:多用缩写、箭头、星号、数字等简写符号;反复出现的术语,要记发音,以便答题转述。
(2)逻辑:时刻提醒自己,优先抓和 “对比因果” 相关的例证细节;不要因为记笔记而耽误理解。
(3)心态:从来不练笔记的同学,答题无话可说,压力很大。但不用担心,笔记起步训练——“不求多但求精”——每次一道题,彻底练透。
Task 3
- 首先,计时答题
打开Part 2,完成 Task 3 答题。先读一篇学术短文,主题涉及:学术概念或学科现象(约45-50秒内读完);再听一个讲座:教授提供例证,解释短文中的学科主题。讲座结束,题目要求复述学科概念和讲座要点。
- 然后,分析演练
打开Part 3,跟着解析再练10-15遍,重点关注3方面:
(1)短文:抓核心概念。结构通常是 “先介绍概念再拓展说明”;只需了解概念,不用什么都记。
(2)听力:练听力笔记。教授举例子帮助理解概念,优先抓“对比因果”,尽全力记下例证细节。
(3)回答:先用15-20秒:简述学科概念;再用3-5秒:说明教授提供解释;最后不少于30秒:补充教授的例证,尽快进入细节。
- 接着,跟读纠音
打开Part 4,完成“发音雕刻”;解决 “发音不清” 而导致的机评人工都听不懂的问题;先发音清晰,再提高语速。
- 最后,归纳总结
再完整答一遍,并总结3个反面:
(1)笔记:多用缩写、箭头、星号、数字等简写符号;反复出现的术语,要记发音,以便答题转述。
(2)逻辑:时刻提醒自己,优先抓和 “对比因果” 相关的例证细节;不要因为记笔记而耽误理解。
(3)心态:从来不练笔记的同学,答题无话可说,压力很大。但不用担心,笔记起步训练——“不求多但求精”——每次一道题,彻底练透。
Reading | Listening |
---|---|
R主旨:Implicit Memory: People can’t consciously recall, but it is actually in their minds. | L案例: Advertising billboards |
L细节: 重点记录对比因果的例证细节 1. Drive along a highway: ✘remember roadside ads, but they still affect you. 2. Example: a car called the Panther → People ✘ remember they saw any ads for cars. Name an animal with the letter P → They say Panther. | |
Very effective in reaching potential customers. | L总结: The billboard → ✔ effect, even though the drivers don't remember ever seeing it. |
Task 4
Task 4 考察方式
先听一段小讲座,两分钟左右。教授会介绍一个概念或现象,一般通过两个例子或方面深入解释。听力结束,题目要求概述讲座。准备时间 20 秒,答题时间 60 秒。
Task 4 答题操作
讲座记录:先记录核心概念。教授一般会直接表明,比如:Today we'll talk about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oil painting is created. 然后记录例证细节,这是评分重点。
组织答案:
- 先用 8-12 秒:概括讲座的核心概念。
- 再用 8-12 秒:过渡句表述教授提供了例证,比如:The Professor gives examples to explain...
- 最后不少于 30 秒:转述教授的例证,尽快进入细节。
Task 4 高分经验
笔记心得:多用单词缩写、箭头、星号、数字等简写符号。如果术语反复出现,没听懂也要记发音,以便答题转述。
抓住规律:讲座的逻辑规律是对比和因果;听讲座时提醒自己,抓对比因果和例证关系;不要因为记笔记而耽误理解。
备考心态:从来不练笔记的同学,答题无话可说,压力很大。但不用担心,笔记起步训练——“不求多但求精”——每次一道题,彻底练透。
语料
口语 24+必备技能
【高分经验】无论考题怎么出,答题都可以套用高频「核心语料」;
【解决问题】避免考场紧张导致:细节忘词、发音含混、语法错误;
【应试方法】把考题与提前积累的「核心语料」建立联系,套用直接答题。
一【牢记应试 3 原则】
- 【应试别钻牛角尖】口语不是辩论比赛,不求论证完美,但求流利清晰。
- 【15 秒准备做什么】准备时间很短,如果现想现编,很可能 “口语车祸现场”;应试技巧:15 秒内确认,在提前积累的语料里,哪些更适合回答本题——只要不跑题,开说别纠结。
- 【45 秒答题的重点】先保证发音清晰,让机评识别发音,人工听懂说什么;超时没关系,但不要大段空白——回到口语应试本质:宁可论证有瑕疵,也不要让口语大段空白。
二【掌握答题 3 步走】
- 先表明观点
- 输出语料 A 和 B,充满答题时间
- 如果时间还很多,加句总结别空着
三【总结答题逐字稿】
很多同学备考发现:写作的时候能纠正语法,但说口语却语法错误很多;这可以通过自己写“口语逐字稿”(约 90-105 words)批改纠正。
**有基础的通学:**尝试写出自己的逐字稿;
**刚起步的同学:**可以参考演示文稿积累。
【应试技巧】
- 表明观点可以尝试转述,比如
- “Going to university” 用 “Attending university”,
- “to find a job” 用 “job hunting”。
- 题目没有要求用两个理由答题,但如果发现只用一组语料不够撑满时间 ,就拉上延伸的第二组语料,比如从「做饭」延伸到「饮食健康」。
- 同一个表意,尽量避免只用一个词,尝试替换不同的表达,提高 Language Use 评分。比如
- 表达留学,可以用国际生、海外求学、出国读书。
- 表达困难,可以用 difficulties, troubles, challenges,再或者泛泛表达用 situation。
- 如果发现细节不够,可以结尾再加个反面论证,保证 Topic Development 拿分,还能快速补满答题时间。
- 应试技巧:如果怕现场答题不好掌控时间,可以备考时在句型结尾设计 “which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” 补充说明,考场随机应变:有时间就说,没时间不说也不影响细节拿分。
which is essential in study, work, and life.
解题步骤
Task 1
步骤
审题选择
- 抓住主题
- 确认选项
答题要点
两点理由
补充细节
记叙文法、提供例子
组织句子
扩充语料:赞一个、贬一个(不选的作为一个论点说为什么不好)
- 表明立场
- 提供理由1
- 补充细节1
- 提供理由2
- 补充细节2
- 逻辑信号
- 观点:I prefer../l'd like to../I agree/disagree
- 列举:first,also,in addition,moreover,for one thing
- 因果:because(of,since,for the reason that,due to
- 举例:for example,for instance
- 转折:yet,but,however,although,whereas,instead
- 对比:in contrast,rather than,on the other hand
- 强调:indeed,in fact,literally,surely,particularly
- 总结:therefore,so,in brief,as a result,in summary
结论平衡时间
In contrast, working alone can't offer the benefits above for a student to grow.